新湖南客户端3月6日讯:“在市场上,您每买一份贫困地区的产品,就是给扶贫出了一份力量。”3月6日,全国人大代表、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建议,围绕扶贫产品的全供应链进行完善,出台相关政策,推进解决相关痛点,形成全社会参与扶贫的消费大潮。
酒好也怕巷子深,酒香也要会吆喝
湖南新宁县崀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地,这里生长的华脐个大,口感好、甜度高,富含多种微量元素,是全国四大脐橙产地之一。往年一到收获期都会吸引各地的批发商主动来收购,但是近两年来,随着外地及进口橙的冲击,习惯了坐等客户上门的华脐市场越来越小,不少果农甚至发出了这样的感慨,“守着金字招牌,果子怎么就卖不动了呢?”
“俗话说得好,酒好也怕巷子深,酒香也要会吆喝。现实中,这句老话的的确确让不少农民在市场面前栽了跟头。”

王填认为,好的农产品卖不出去,一直是扶贫常见的难题。近年来,湖南的很多地区都遭遇过大白菜、西瓜、葡萄、柑桔等农产品滞销而经济受损的事情。
他表示,贫困村的产业发展,大都离不开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。但是贫困地区农产品存在规模、成本、技术、标准、交通等多个方面的劣势,缺乏竞争力,加上农民不了解市场需求和规律,鲜活农产品的“卖难” 现象尤为突出,成为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一大问题。
消费将成为扶贫“新动力”
“通过消费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,进而帮助贫困人口脱贫,这是扶贫事业可持续的重要方式。”
王填介绍,2018年6月,湖南省农委和步步高联合举办了一场特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,来自全省51个贫困县的农产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进行了产销对接。本次活动签订产销协议金额数千万元,货真价实的架起了一座连接生产与销售的桥梁,让更多贫困地区的优质特色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。
与此同时,湖南省也在“网购节”活动上设立扶贫特产专区,引入多家电商平台,打通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。线下,湖南省商务厅、扶贫办联手在多家商场开设扶贫特产专区,来自8000个贫困村的500多种农特产品吸引了大量市民购买。
“贫困地区的优质生态其实是一笔财富,通过有公信力的销售渠道售出更多产品,对农民是机会对广大消费者同样也是机会。”王填代表认为,我国扶贫工作将进入第四阶段,即以消费为核心的信息化扶贫阶段。消费会改变贫困地区的市场基因,让贫困地区的产品对接市场,以信息化赋能的方式来提升其竞争力,消费将成为扶贫的“新动力”。
破解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难题
迅速推进消费扶贫,必须围绕扶贫产品的全供应链进行完善,出台相关政策,推进解决相关痛点,形成全社会参与扶贫的消费大潮。
王填表示,特色农产品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是一道难题。他建议,出台扶贫产品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政策,帮助扶贫农产品建立生态产品优势。目前“三品一标”(无公害农产品、绿色食品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)认证,对于贫困村来说,存在收费高、门槛高的问题,贫困村要么没这个意识去认证,要么出不起这个钱。因此,国家应进行政策扶贫,降低贫困村的“三品一标”认证门槛,提升贫困村农产品的竞争力。
同时,还要防范借贫困地区之名实行非诚信行为的现象。要建立统一的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和绿色农产品推介平台,形成统一的扶贫农产品品牌管理体系。贫困地区农产品存在散乱、质量不一等情况,不利于大规模进入市场体系。建立贫困地区绿色农产品推介平台,将扶贫农产品统一标识,形成扶贫产品清晰标识,方便社会各界和消费者畅通购买,从而形成扶贫农产品大品牌。
此外,要建立扶贫农产品生产、销售、购买的补贴、税费减免等政策,促进企业、社会力量和个人积极进入扶贫农产品的生产、销售和消费队伍,形成良好的产业循环。